阡陌青衿・渔耕共富|石淙链动记:从渔耕产业到文旅共富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渔业产业链的创新与文旅融合的探索,正成为乡村共富的重要密码。作为“建行裕农通杯”及“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”的实践探索之一,浙江万里学院“渔你共富”队走进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石淙村,循着“育苗—养殖—流通—文旅”的脉络,深入探访渔业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之路,观察节庆经济背后的长效发展思考,并为龙虾节的升级勾勒更贴近共富的蓝图。
渔业全产业链探秘:科技赋能筑牢共富根基
“渔你共富”队首站深入石淙村渔业核心环节,解码从育苗到流通的产业密码。在天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蓄水池、培育池、孵化池构成的“生命链条”精准调控水温与溶氧,8米见方的精养池中,滞育性加州鲈鱼苗凭借延迟发育特性契合市场旺季,存活率超40%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;惠民渔业的张建丰先生则以“庆渔堂”APP实时监测28项水质数据,蜂窝式自流水系统阻断病毒交叉感染,配合温棚控温技术,使鱼苗存活率翻倍,其主导的育苗技术已申请专利,并通过“一带一路”输出至哈萨克斯坦,从养殖者升级为国际技术方案提供者。
凌晨的成品鱼鱼塘里,养鱼师傅用“人工墙”引导鱼群、“送网增氧”保障鲜活,青鱼、胖头鱼等分层养殖实现水域资源最大化利用;和孚鱼类交易市场以“对销模式”降低渔民的流通成本,采用“井水换水+冰块降温技术”破解高温运输难题。运营近四十年的平台既是交易枢纽,更是渔民增收的“助推器”;“状元湖”垂钓中心创新“休闲+收益”模式,钓友钓获的鱼可回收重投,搭配星际露营酒店,让渔业休闲场景焕发新活力。
文旅融合初探索:节庆经济暗藏长效思考
实践队聚焦石淙镇村旅与渔业的跨界融合,致力于发现节庆活力背后的提升空间。在“花田囍市”花海景区,凡石宋韵博物馆、霍比特小屋与“囍乐谷”儿童乐园构成多元场景,而龙虾节作为核心活动,曾创下单次客流量20万、辐射营收超千万元的佳绩。据村民回忆,节庆期间街道摆满龙虾摊、花海举办音乐节,热闹非凡,但繁华多停留在“当期”,持续性收益待突破。
石淙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陆干部也提出破局思路:规划长期夜市或特色街区,让村民手艺转化为日常产品,变“节庆经济”为“日常经济”;依托“蚕花之乡”底蕴打造核心产品,激活长效创收。目前花海运营公司的宋经理认为,“龙虾+花”的创意产品受年轻人青睐,但乡村项目需兼顾接地气与新意,需在协调村民关系中探索可持续路径。
龙虾节升级蓝图:从一季热闹到全年共富
针对文旅融合的长效性挑战,实践队结合调研提出龙虾节升级方案。以“龙虾+花海”为核心打造原创IP,衍生出印着石淙八景的钥匙扣、手绘路线手册、纪念章帆布袋等文创周边,让乡村文化随游客传播。设计融合“慢生活”与“渔趣”的Country Walk路线,龙虾造型路牌串联花海研学区与钓鱼场,游客可解锁“钓虾体验”、“蚕桑非遗”等隐藏玩法,而村民自营的“虾味食堂”将尝试推出鲜花味龙虾等创意菜品,直接带动农户增收。
实践队重点设计亲子互动环节来强化渔耕文化的传递。“小小钓虾师”赛场让孩子体验垂钓乐趣,钓获的虾可现场加工或带回家;创意涂鸦区中,白胚龙虾玩偶等待斑斓创作,“最佳创意奖”奖品为村民手工蚕花挂件。运营团队计划联动渔业公司探索“虾壳养花、花肥育虾”生态循环模式,为村里老人提供简易劳作岗位,让节庆IP从一季热闹扎根乡村土壤,成为全年增收的共富引擎。
从育苗车间的精准调控到交易市场的流通革新,从龙虾节的热闹喧嚣到长效增收的蓝图擘画,石淙村以渔业为基、文旅为翼,在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中走出了一条“渔耕共富”的特色路径。“渔你共富”实践队见证的不仅是一条产业链的成熟、一个节庆的成长,更是乡村在产业融合中迸发的活力与智慧。未来,随着渔业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文旅IP的深度扎根,石淙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,绘就更绚烂的共富图景。
文字|周致丞 舒旭 方宋煜
摄影|朱奕宸 缪仁毅 韩羽桐
来源|浙江万里学院“渔你共富”暑期社会实践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