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科学子下乡实践:青春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与担当
山科学子下乡实践:青春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与担当
8月4日至8日,山东科技大学“泉音嵙韵”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与“禾木耕新·绿脉郯行”实践团一同走进郯城县归昌乡,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。通过党员宣讲、科技助农、教育帮扶与应急演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青年学子深入基层、服务乡村,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。
传承红色基因,坚定初心使命
实践团首站来到归昌乡党委,通过“青春对话”形式开展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。党支部书记指出: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政策的落地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。”这一教诲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的现实价值,认识到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具体举措,是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。
图为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党政理念。
在随后的访谈与座谈中,学生们踊跃分享学习心得,进一步坚定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信念。实践团还走访慰问老党员,聆听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故事,并向村民汇报“两弹一星”等红色精神,用跨代对话汲取榜样力量,明确为国奉献的方向。
科技赋能农业,守护绿色田野
在姜湖贡米农业产业园,实践团深入加工车间与田间地头,观察贡米从田间到碗里的全过程。园区负责人介绍,通过稻鸭共养等生态循环模式,园区实现了农业生态与规模化生产的有效结合,推动了本地贡米品质与产量的双提升。
学生们分组在主产区开展田间检测,测量土壤酸碱度并采集样本送检;在蔬菜种植区,他们与农户就地膜回收与可降解地膜的补贴政策进行交流宣传;同时,团队展示并操作农业无人机,进行精准施肥与植保演示,令在场农户感叹“从肩扛喷雾器到无人机十分钟完成,变化显而易见”。此次实践将“科技兴农”从理念转为可见的效率提升,助力乡村现代农业转型。
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检测并记录土壤酸碱度。
心系乡村教育,筑牢安全防线
面向少年儿童,实践团开设“红领巾课堂”,通过“土壤小卫士”实验、积分换奖品等趣味教学方式,将生态保护与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地融入课堂,激发孩子们的求知热情。晚间举办的乡村文艺晚会将科学知识、红色教育与防诈、防溺水等生活技能融为一体,节目接地气、形式活泼,赢得村民广泛好评。
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,实践团与当地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防溺水与急救应急演练。从理论讲解到心肺复苏与救生器材使用的实操训练,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救援技能,更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的方式将安全知识传递至家庭,推动安全意识在村庄中扩散,进一步筑牢乡村安全防线。
图为刘昱彤正在耐心解答小朋友问题。
青春与乡土相融,书写时代答卷
在归昌乡的田间与会堂之间,山科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、以专业服务“三农”、用文化滋养乡村。这次“三下乡”活动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——青年在服务基层中读懂中国、在实践中坚定信念、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。
图为归昌乡红色晚会后团队及第一书记合影。
当无人机划过稻田上空,当孩子在实验中闪耀好奇的眼神,当村民在晚会中报以热烈掌声,乡村和青年建立起新的链接:理想与现实互为支撑,传统与科技交相辉映。山科学子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召唤,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。
(通讯员 陈炳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