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鸿蒙生态注入可观测动力:观测云 HarmonyOS SDK 重磅上线
随着鸿蒙(HarmonyOS)生态的快速扩张,应用开发者对性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关注也日益提高。截至 2024 年华为官方数据显示,全球已有超过 9 亿设备运行鸿蒙系统。这一庞大的用户规模和生态扩张催生了对专业可观测性平台的需求。
基于这一趋势,观测云正式发布全功能 HarmonyOS 应用数据采集与监控 SDK,为鸿蒙应用提供端到端的可观测能力。从页面加载性能,到接口链路,再到用户行为与异常分析,观测云都能够在一个平台内为开发者提供原生、高效、全方位的应用监控能力。
更懂鸿蒙生态的观测能力,为开发者减少不确定性
鸿蒙原生化带来新体验,也带来新挑战
HarmonyOS 在系统层进行了大规模重构,应用运行环境与传统系统存在显著差异:
● ArkUI 驱动的全新渲染结构
● 更细粒度的页面与组件生命周期
● 分布式场景下复杂的交互路径
● 网络、资源与异常模型的重新定义
这些变化意味着:
过往的监控方案无法完整反映鸿蒙应用的真实表现。
在体验竞争变得更激烈的今天,开发者不仅需要“能看到问题”,更需要“尽早发现问题”、“快速判断影响”、“清晰理解体验变化”。

观测云 HarmonyOS SDK 正是为此而生——帮助团队在全新生态下依然保持对性能、稳定性与体验的深度掌控:
● 专为 HarmonyOS 设计:基于 ArkTS 语言开发,完全符合 HarmonyOS 开发最佳实践
● 全链路监控:从用户行为到网络请求,从页面加载到错误追踪,全方位覆盖
● 轻量高效:采用异步处理、批量上传、采样控制等优化策略,对应用性能影响极小
● 易于集成:提供 HAR 包格式,只需几行代码即可完成集成
● 多协议支持:支持 DDTRACE、ZIPKIN、JAEGER、TRACEPARENT、SKYWALKING 等多种链路追踪协议
● 原生体验:充分利用 HarmonyOS 原生能力,如 RCP 拦截器、UIObserver 等
用更清晰的数据观测,支撑更自信的应用迭代
01 核心能力模块:更全面、更贴近开发流程的监控体系
观测云 HarmonyOS SDK 围绕“真实体验”构建数据采集体系,通过自动化、轻量化的方式捕获应用运行中的关键指标。全功能适用于典型的开发、调试、发布与持续优化流程。

02 全链路洞察:从性能到体验的应用场景
● 用户体验优化
用户访问监测是观测云 HarmonyOS SDK 的核心功能,提供了全方位的用户行为和应用性能监控。通过对页面访问路径、停留时长、常用功能与关键操作的追踪,团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用户使用习惯,为信息架构与交互流程优化提供坚实的量化依据。

● 问题定位与排查
崩溃、ANR、错误堆栈、设备状态和日志信息都会被完整记录,让问题从“查不到”“难复现”变为“结构化、可追溯”,大幅提升研发排错效率。
● 分布式链路追踪
面对多服务交互或分布式架构,SDK 通过多协议链路追踪提供端到端透明度,帮助团队快速识别耗时长、调用复杂或依赖异常的链路节点。
● 混合应用与用户分析
原生+WebView 数据统一管理(WebView 集成),自动桥接Session,支持JavaScript Bridge,保证混合应用的完整监控。结合用户数据绑定,分析业务数据的用户维度,实现精细化分析与个性化优化。
● 数据分析与报表能力
所有数据最终沉淀为可视化趋势,包括用户活跃度、功能使用比例、性能波动与错误趋势,帮助团队在迭代前做决策、在迭代后做验证,实现闭环管理。
● 持续扩展的生态支持:不止 HarmonyOS
在推出 HarmonyOS SDK 的同时,观测云已经构建了更广范围的跨平台可观测能力,支持企业构建真正统一的数据体系。
目前,观测云已支持:
● HarmonyOS 应用
● iOS / Android 移动应用
● Web 全端数据采集
● 微信、支付宝等各类小程序
● Java、Go、Python、Node.js 等服务端程序
● Kubernetes、Docker 等云原生环境

依托统一的数据采集、存储和分析模型,企业可以在一个平台中观察所有端的表现,实现从基础设施到应用体验的 全栈可观测能力,快速定位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问题。
完整集成指南:https://docs.guance.com/real-user-monitoring/harmonyos/app-access/
什么是观测云?
观测云是一款 AI 时代的全域数据观测平台,全面覆盖 App、Web、后端、中间件、基础设施与云平台的全链路监控,集成 500+ 主流技术栈与云服务。连接开发、运维与业务团队,打破数据孤岛,以海量数据与统一为核心,让企业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、统一查询与统一展示,最终让一切数据都能被理解与利用,让云上数据成为企业可执行的洞察。已服务1000+ 家企业,覆盖 AI、金融、零售、制造等行业。


















